2014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五
日期:14y-04-04 来源:华褀教育 点击:次
“以文为诗”是韩愈诗歌的主要特点。如《山石》:
山石荦确行径微,黄昏到寺蝙蝠飞。升堂坐阶新雨足,芭蕉叶大支子肥。僧言古壁佛画好,以火来照所见稀。铺床拂席置羹饭,疏粝亦足饱我饥。夜深静卧百虫绝,清月出岭光入扉。天明独去无道路,出入高下穷烟霏。山红涧碧纷烂漫,时见松枥皆十围。当流赤足踏涧石,水声激激风吹衣。人生如此自可乐,岂必局束为人靰.嗟哉吾党二三子,安得至老不更归。
此诗汲取游记散文的叙事写法,按照游程的时间顺序,描述一路所见、所闻和所感,是七言古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。此前,游记诗或截取景物的某一侧面,或择取情绪的某一重点,因景抒情。本篇则吸收散文铺叙的特点,详记游踪,声情摇曳,诗意盎然。本诗在后世很受重视,苏轼与友人游南溪,不但朗诵该诗,且依原韵作诗;元好问曾将其与秦观的《春雨》相比照,以证其气势风格之壮美。
为避免诗歌因散文化而流于平易油滑一途,韩愈在艺术上蓄意追求狠重、怪奇、险劲的境界,甚至走到以丑为美的地步,即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。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发展,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,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。贞元、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,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,另一方面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,二者交相作用,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。
韩愈也有写得富于神韵、近似盛唐人的诗,如:
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欲为圣明除弊政,肯将衰朽惜残年。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(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)
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(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)
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写得如杜诗一样沉郁顿挫,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也写得清新自然,说明韩愈除风格戛戛独造、硬语盘空的古体诗外,近体律绝也不乏佳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