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信息技术自考复习考点(一)
日期:14y-04-07 来源:华褀教育 点击:次
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于1946年2月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诞生,名为ENIAC (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,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),发明者:John Mauchly J、P、Eckert。
1946年6月,冯·诺依曼(Von Neuman)首先提出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设想,并首次在计算机EDVAC(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)中实现。这台计算机与ENIAC相比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,一是使用了二进制,使电路大大简化;二是能够存储程序,使计算机自动执 行程序。至今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仍采用冯·诺依曼提出的原理和思想,所以人们称现在的计算机为冯·诺依曼机,称冯·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。冯·诺依曼机的基本 原理:存储程序。指将要执行的程序以编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里,利用它们来进行计算。
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,根据计算机的性能和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情况,将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。
1、第一代真空电子管计算机(1946-1957):基本逻辑元件为电子管, 主存储器采用延时线或磁鼓, 辅助存储器开始使用磁带。
2、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(1958-1964):基本逻辑元件为晶体管,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,辅助存储器开始使用磁盘。
3、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(1965-1970):基本逻辑元件为集成电路,主存储器以磁芯为主,并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,辅助存储器采用磁盘。
4、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(1970至今):基本逻辑元件为大规模(或超大规模)集成电路,主存储器采用集成电路,辅助存储器使用大容量的磁盘、光盘。
5、第五代智能计算机
计算机的发展趋势:
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,未来的计算机将向巨型化、微型化、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。
1、巨型化,并非指计算机的体积大,而是指计算机运算速度更快、存储容量更大、功能更强。
2、微型化,个人计算机将继续朝着小巧灵便、物美价廉的方向迅速发展,笔记本型、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将以更优的性能价格比得到人们的青睐。
3、网络化,通过计算机网络,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。
4、智能化,以人工智能为基础,使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的智能行为,理解人类自然语言。
计算机的应用领域(要求会识别、会举例子)
1、科学计算:人造卫星轨道、天气预报、地震预测、原子结构等方面的计算。
2、数据处理(信息管理):包括信息的收集、加工处理、存储、输出以及信息的传递。如企业中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、图书检索、银行业务系统等。
3、计算机辅助工程:包括CAD/CAM、CAT、CAI、CASE等。
4、实时控制:即计算机及时收集、检测和分析被控对象的有关数据,按照某种最佳的控制规律进行高速运算,并根据计算结果发出控制信号,进行自动控制的过程。如利用计算机控制导弹发射器跟踪射击目标。
5、人工智能: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,使计算机具有“推理”和“学习”的功能。如计算机下棋、作曲、翻译、机器人、专家系统等。
6、办公自动化:利用计算机辅助办公人员处理日常的例行事务工作。
计算机的分类(要求会识别、会举例子)
1、巨型机:特点是内部结构复杂,运算速度快,成本高。一般运算速度5000万次/秒到1000亿次/秒,主要用于天气预报、天文研究等。如CRAY-1,银河、曙光等。
2、大型机:特点是运算速度快、内存容量大,综合处理能力好,通用性好。百万次/秒,字长:32-64位,主要用于商业、金融、通讯、政府部门,如IBM-360系列。
3、小型机:其性能、成本介于大型机和微机之间。PDP-11、VAX-11,可用于科学研究、建设系统、工程分析、计算机辅助制造等领域。可用作网络服务器。
4、微型机:主要支持单用户的各种终端活动。应用领域广泛,包括文字处理、决策支持、数据管理、绘图、通信、应用开发、工程应用、个人与家庭使用等。
思考题: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有何不同?
1、运算速度不同。
2、配套终端数量不同。
3、应用领域不同。
计算机的特点
1、运算速度快
2、计算精度高
3、记忆能力强
4、逻辑判断能力
5、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
小编:华祺教育 转自:湖北自考网